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。
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。
促使 App Store 從封閉被迫開放的契機,就是歐盟在今年 11 月 1 日正式生效的《數字市場法案》,強制性要求估值為 800 億美元且在歐盟范圍內每月有 4500 萬活躍用戶的科技公司,必須允許用戶安裝第三方應用程序,并且外部開發人員可以平等地訪問應用程序和服務的核心功能。
這意味著軟件開發商們將不再受制于 App Store 的約束,被冠以“蘋果稅”之名的 30% 傭金抽成政策也瀕臨崩潰。
此報道一出,蘋果股價應聲而跌,跌幅約 4.69%,市值一夜蒸發約 1067 億美元(約 7440 億元人民幣)。
挾平臺以令諸侯
App Store 已經誕生 14 年,在漫長的軟件壽命中,蘋果一直著力于打造一個封閉的系統生態,并且“挾平臺以令諸侯”,從 2011 年開始,蘋果就要求所有在 App Store 應用內發生的數字內容消費,全部收取 30% 的傭金抽成。
一刀切的霸王條例讓眾多互聯網企業極為不滿,蘋果公司也順勢成為互聯網行業壟斷問題的典型。
2020 年 8 月,知名游戲廠商 Epic Games 修改了旗下游戲《堡壘之夜》的購買機制,試圖繞過蘋果 30% 的應用抽成,結果被蘋果直接在 App Store 下架。
Epic Games 非常不滿,向法院訴訟蘋果公司壟斷,要求更改蘋果公司的“霸王條例”。訴訟時間長達一年,2021 年 9 月 10 日,加州法院正式判決裁定蘋果贏得了 10 項指控中的 9 項,但還是要求蘋果對 App Store 規則進行“有節制的”修改。
面對起訴無望,Epic Games CEO 蒂姆·斯威尼致信蘋果公司,要求蘋果重新激活該公司的《堡壘之夜》開發者賬戶,并承諾“無論何時何地,我們在蘋果平臺發售的游戲將遵守蘋果的指導方針”。
但蘋果公司強勢回應,拒絕恢復 Epic Games 的開發者賬戶,并且在地區法院的判決成為最終判決且不可上訴之前,不會考慮任何進一步的恢復請求。
除了 Epic Games 之外,流媒體賽道的頭部玩家 Netflix 早已關閉了在 iPhone 用戶進行會員訂閱的功能,用戶只能在網站買會員。
面對全球互聯網的集體抵制,蘋果不但沒有修改自家的 App Store 政策,反而在今年 10 月又繼續加碼蘋果稅,要求用戶和廣告商在 TikTok 和 Meta 旗下 Instagram 等應用中“推廣”帖子付費時,也必須走蘋果 IAP 通道,這也意味著蘋果會抽成 30%。原本屬于 TikTok 和 Meta 的一部分廣告收入,會直接放進蘋果的口袋。
不但 Meta 極為不滿,就連 Twitter 的蛋糕也被觸動,這讓世界首富、知名網紅馬斯克極為不滿。他在今年 11 月 28 日公開質疑蘋果稅的合法性,并且利用自身影響力發起輿論戰,聲稱:“這是一場未來文明之戰爭。”
面對如潮質疑聲,庫克的態度卻極為強硬,曾在 Epic 訴訟案中做出過解釋:“蘋果 iOS 生態擁有超過 15 萬個自主創建和維護的 API(應用程序界面),并提供無數的開發工具,這些都是我們為開發者提供的服務,理應獲得相應回報。”
“蘋果方面不會改變既定的應用軟件下載機制,如果用戶想要側載軟件、開發商想要繞開蘋果支付渠道,可以去用安卓手機。”
然而現在,蘋果稅這塊不可觸碰的蛋糕,已經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大挑戰。
國內苦蘋果久矣
據 Sensor Tower 數據:截至 2022 年上半年,蘋果 App Store 的全球消費者支出約 437 億美元,按照 30% 抽成比例計算,那么在這段時間里蘋果公司僅靠“蘋果稅”就能躺著獲得約 131.1 億美元收入。
在國內,蘋果稅也是大廠們無法回避的“達摩克利斯之劍”。
據 App Store 發布的數據顯示:自 2008 年 App Store 上線以來,在中國市場發布的 App 數量達到 1222847 個,其中 18.09% 處于 3 年及以上未更新。除此之外還有約有 22 萬款 App 因長期未更新和未達最低下載量,被 App Store 移除。
龐大的 App 數量讓國內 App Store 市場,成為世界第一檔。但這些軟件中,不乏一些“流氓詐騙軟件”,而收取 30% 服務費的 App Store,卻沒有很好的保護到消費者。
據了解,App Store 中大量存在一些“免費試用+訂閱制 APP”,大多數都是一些照片編輯器、手電筒、壁紙、掃描儀等小工具。屬于沒什么用,長期吃灰的軟件。
這些軟件依靠蘋果獨特的 Apple pay 賬單支付功能,先是提供免費下載,吸引用戶下載;然后再給予用戶 3 天的試用期;等到三天之后,沒有卸載軟件的用戶就會面臨每周/每月,數十元到數百元不等的訂閱費。
這些流氓詐騙軟件的目標群體也很明確,就是抓住那些不習慣使用 Apple Pay 功能,或者手滑不小心點擊“同意訂閱”的用戶,能坑到一個是一個。
據 Sensor Tower 數據顯示:2021 年有 133 個詐騙軟件被稱為“訂閱騙局”,到了 2022 年這個名單還有 84 款應用活躍運營;詐騙軟件下載總量已經突破 5 億,總收入更是達到了 3.65 億美元。
由此可見蘋果 App Store 應用市場的監管,效率極為低下。
這些流氓詐騙軟件所獲得 3.65 億美元,也是要繳納 30% 的蘋果稅,這就不由讓人深思:這所謂蘋果稅,是不是就是一種另類的“保護費”。
而在黑貓投訴平臺上,關于 App Store 的投訴共計有 5300 條,其中大多數都是“軟件亂扣費”、“App 無法退款”、“App Store 自動扣費”等問題。更令消費者失望的是,蘋果公司壓根沒有入駐黑貓投訴平臺,所以無法處理消費者投訴。
在今年 8 月,國內某演員在社交平臺艾特蘋果 CEO 庫克,并怒斥蘋果手機官方的 App Store 是一款流氓軟件。
她表示,在蘋果應用商店下載了一款軟件,后購買了會員服務但是無法正常使用,想要退款時只能退掉 85%,而剩下的 15% 是蘋果收取的蘋果稅。而隨后找蘋果客服溝通索要 15% 的退款時,遭到了蘋果官方的拒絕。
由此可見,受到蘋果稅荼毒的并不僅僅是軟件商,連普通消費者都深受其害。
收稅的不止是蘋果
蘋果公司既不是內容作者,也不是出版方,更沒有數字版權,卻要強行收取 30% 的抽成。這樣強買強賣的流氓生意讓人詬病不已,但事實上,收稅的并不只有蘋果一家。
目前全球 5 家主流應用商店中,有 4 家標準抽成為 30%。其中蘋果的老對手谷歌,它的應用商店 Google Play 也是收取 30%,但是有“前 100 萬美元收入傭金抽成 15%”的優惠;而微軟應用商店 Microsoft Store 標準抽成為 15%;三星應用商店 Galaxy Store 也是 30% 的抽成。
據虎嗅報道:大部分安卓手機品牌,它們的自有應用商店的官方渠道長期奉行著 50% 的抽成比例。
可見“軟件稅”不光蘋果一家收,甚至是全球科技巨頭默認的潛規則。名氣最大的蘋果公司當了出頭鳥,賺一樣的錢,挨最狠的打。
歐盟的《數字市場法案》的發布,對于這個“互聯網陋習”開了第一槍,但實際性的效果還需要等到靴子落地的那天,才能看得出來。
但荼毒已久的蘋果稅、谷歌稅、微軟稅、三星稅們,到了必須要調整的時刻。當然最重要的,還是保證用戶利益,加大流氓詐騙軟件的監管審核。
(邯鄲小程序開發)